今天0时,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正式启动,预计本周六污染程度将达到顶峰。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田贺忠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。
田贺忠指出,11月6日白天,北京及周边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以优良水平为主;傍晚开始,区域气象扩散条件转不利,浓度整体上升,保定、廊坊率先达到3级轻度污染水平。7日夜间,山前一带污染范围扩大,保定、廊坊、石家庄达到中度污染级别。8日上午,区域污染维持,高值仍集中在山前一带城市。
随着区域污染的变化,7日15时,北京市空气质量从良变为3级轻度污染。由于扩散条件持续不利,污染物继续累积,8日上午10时,北京市空气质量从3级轻度污染变为4级中度污染。预计8日全天,空气质量为轻度到中度污染级别;9日,预计污染程度将达到本次过程的高值;10日受弱冷空气扰动影响,会有一定缓解,晚些时候预计下降到轻度污染级别;11日,扩散条件略有改善,整体可保持在良的级别。
田贺忠解释,污染过程的发生根本上还是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。当出现区域性不利气象条件时,污染更容易积累。10月25日至10月26日,北京经历了一次PM2.5污染过程。10月31日至11月2日,北京发生轻至中度污染过程,北京市10月31日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。此次,北京于11月8日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。
最近这三次污染过程共同特点是出现了静稳、逆温、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,叠加污染物排放,导致污染物累积。静稳天气意味着水平方向上风速较小、污染物不易扩散;垂直方向上大气层结稳定,通常指有逆温的情况发生。“上暖下冷”像是给城市上空盖上了一层棉被,污染物容易累积而很难扩散。高湿环境会导致大气化学反应更加活跃,污染物吸湿增长速度加快,二次生成更为剧烈。7日下午地面偏北风转偏南风,夜间相对湿度升至90%以上,地面出现明显贴地逆温现象,本地颗粒物二次反应活跃,浓度持续抬升。PM2.5组分中SNA(二次无机气溶胶)硝酸盐、铵盐占比上升明显,首要组分硝酸盐占比已达45%。
京津冀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。近年来,区域也在不断深化空气质量改善联防联控工作,使目前发生在北京市和区域的污染过程程度较往年有所减轻。短时内的空气质量依然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出现波动,不利条件下的污染过程仍会发生,尤其是秋冬季。这就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公众从各自角度去做好相应的减排和防护。
在上次污染应对过程中,北京市启动了一系列倡议性和强制性的污染应急减排措施,从实际效果来看,污染程度降低了1个等级,达到了“削峰降速”效果。作为公众,尤其是儿童、老人和呼吸道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,避免户外活动,一般人群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。
田贺忠表示,要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转变,还需要区域和北京市持续努力,推动能源、产业、交通结构的优化调整,从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xxp.cn/mOQF/184955.html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:809451989@qq.com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