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曾嘉奖他说:“对水利这一行,他是钻进去了。”
文革期间,傅作义是少数被毛泽东批条子保护的国民党将领之一。当时总理害怕他受迫害,就派他到南方去视察水利工作,后来也一直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照顾,所以没有更多地受到造反派的冲击。
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。”这是毛泽东在淮河大水后发出的战略号召,也是对傅作义的嘱托。
淮河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之间,长期以来,一直不畅。1950年夏天,倾盆大雨向河南安徽交界处倾泻,一连数日没有停歇,塘堰漫溢,河水猛涨。毛泽东看到一封关于人和蛇都逃到树上,有的人在树上被毒蛇咬死的电报,落下了眼泪。两月之内,他接连在淮河水灾及治淮情况的电报上写了四封批示信给周恩来,他提出把目前防救和根本治淮结合起来,除防救外,须考虑根治办法。当时毛泽东认为,中国历史上好几个开国皇帝都出在淮河流域,刘邦是淮河流域沛县人,曹操是淮河流域亳县人,朱元漳是淮河流域凤阳人。其原因在于淮河流域天灾人祸多,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温床。为了新中国的安定,必须先把淮河治好。
8月25日,傅作义根据毛泽东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,主持召开了治淮会议。经过反复研究和探讨,确定了根治淮河的“蓄泄兼筹,上中下游统兼顾”的基本方针。为加紧治淮工程进行,1951年3月17日,傅作义亲赴淮河上中下游视察,他查看了上游三个水库工程,三个洼地蓄洪工程,以及洪河、汝河整理工程,然后又视察了中下游的沿河坝防,蒙河洼地,润河集分水闸工程,东淝河、西淝河疏浚工程及涵闸工程,五玉河县的河道工程,洪泽湖的进出口,里运河堤防的培修和涵闸工程。还沿途慰问了广大民工和各地治淮干部,并举行座谈会,听取治淮工程意见。治淮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,傅作义主持的第一个大型治水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