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玉林市公安局名山派出所接到报警,一名女子陈某前往银行取款时,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“莫名其妙”地冻结。经过警方调查,发现陈某的银行卡是被外地公安机关冻结的,且卡内的资金来源可疑。经询问,陈某始终强调这些钱是“朋友借给她的”,但在进一步调查中,真相逐渐浮出水面。
网络恋情引发的信任骗局
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10月1日,陈某收到一条陌生的短信。短信的发送者自称是“杨轩”,一个“即将退伍的现役军人”,并表示通过相亲网站获取了陈某的个人信息。杨轩告诉陈某,由于部队不能使用微信,他希望陈某下载一款名为“魅信”的聊天软件,以便更方便地与她交流。
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入,杨轩开始建议陈某在一个投资平台购买基金。起初,陈某并未太多疑虑,投入了7000元进行投资。奇怪的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某的账户余额越来越多,看似获得了不小的盈利,这让她对杨轩的信任进一步加深。
疑点重重,陈某成为“工具人”
然而,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10月中旬,杨轩向陈某提出请求,说有个朋友需要给他转账,但由于一些原因他无法亲自接收这笔钱,于是要求陈某代为收款。陈某出于信任,将自己的两个银行卡号提供给了杨轩。没过多久,陈某的银行卡开始接连收到转账,总额高达46万元。
按照杨轩的要求,陈某前往银行取现,但当她准备取款时,却发现银行卡已被冻结。同时,之前用于“购买基金”的7000元也被无法提取,陈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诈骗陷阱。
电信诈骗“工具人”面临法律风险
警方提醒,陈某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“工具人”角色。所谓的“工具人”是指在电信诈骗活动中,协助诈骗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。这些“工具人”通常会被诈骗团伙利用,从中进行资金转移、购买商品或是接收诈骗款项等犯罪活动,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。
警方表示,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而作为“工具人”的参与者也不止一种。除资金转移外,还有一些“工具人”提供银行卡、支付工具,或协助进行网络通信支持等。无论是哪种形式,参与其中的人都可能触犯法律,涉嫌帮助犯罪、掩饰犯罪所得,甚至直接构成诈骗罪。
民警还提醒广大市民,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诱惑充斥其间,在看到所谓的“高回报投资”或其他类似广告时,要时刻保持警觉。尤其是在涉及转账、汇款等敏感操作时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,避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。
陈某的遭遇不仅是一次个人损失,更是一个警示,提醒每个网民在网络交往中要保持理智,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和牺牲品。同时,警方将继续深入调查此案,以揭露诈骗团伙的更多犯罪行为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xxp.cn/hVHs/181921.html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:809451989@qq.com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