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下水
上月底,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——“热采一号”在山东威海交付,填补了我国海上稠油热采移动装备领域的空白。“热采一号”由烟台生产的海上移动式试采平台“海洋石油162”升级改造而成,是山东产高端海洋工程装备。
“海洋石油162”由中国建造,具备试采、修井、油气处理等功能,能够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,对推动海洋石油边际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。该平台突破了传统钻井船在功能和经济上的局限性,为边、低、稠油田提供了新的开发模式,能够满足渤海海域75%油田不同工况的工艺处理要求。试采完工后,可将平台降至海面,拖至其他油田作业,推广性强。
基于“海洋石油162”的基础,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将其改造升级成“热采一号”。改造重点包括新增蒸汽锅炉系统、海水处理系统、氮气系统等。建成后的“热采一号”长82米,宽42米,两层甲板面积超3000平方米,有二十多层楼高,作业水深35米,作业状态下重达1万多吨,可抵御16级台风。其所应用的多项技术为世界首创。
我国稠油资源量约有198.7亿吨,仅在渤海海域,稠油储量就占原油总探明储量的近一半。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对于能源安全至关重要。项目团队针对高温高压注气管线、电缆传输等技术难点进行攻关,对原平台46个舱室进行结构改造和加强,最终使“热采一号”实际空船重量及平台结构强度等指标高于预期。
目前,“热采一号”拥有海上油田最大的3套蒸汽锅炉系统,可同时为6口油井快速注入温度超过350℃的高压蒸汽,使稠油黏度降低,成为易开采的“稀油”,整体注热作业效率是过去的3倍以上。
近年来,山东持续加大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力度,高端装备制造不断取得新突破,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快速发展,产业链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,优势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形成。山东省海洋局发布的《202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》显示,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3.3亿元,比上年增长3.6%。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(FPSO)“海洋石油 122”主体建造完工。此外,山东的海洋新能源装备也向高水平跃升,如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“博强3060”交付,深远海养殖装备有序发展。
船舶与海工装备是山东的重要产业链之一。根据相关实施方案,到2025年,山东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,研发设计、工程总包、关键配套等环节补强提升,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,建成国内领先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。具体到海工装备领域,要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装备,打造结构合理、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,在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形成新的领先优势。
山东海工装备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合理聚集。根据最新印发的意见,到2030年,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将达到30个左右,成为带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主体。山东省海洋局负责人表示,将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做强海洋渔业、海洋运输、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,壮大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、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。
渤海边际油田大小区块合计100多个,此前因为储量庞大,构造破碎、断裂发育、油藏复杂等特点,开发不确定性较大,不适合过高的投资。通过“海洋石油162”以及升级改造后的“热采一号”,可以获取更全面的动静态地质油藏资料,确定油田的产油能力,评价并量化油田风险。如果采油效益稳定,甚至可以留在原地进入正式采油阶段,有效降低开发风险,帮助油田快速回收投资成本。
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中,像稠油这样待开采的资源很多,经略海洋需要依靠高端海工装备走向深蓝。在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,专家表示,深海底蕴含着大量矿产资源,包括钴、镍等制造新能源电池必不可少的矿产。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副理事长刘峰介绍,国际海底矿产资源正由勘探阶段向开发阶段过渡,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商业开发利用。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建议,山东可以在深海采矿装备方面下功夫,确保在深海不仅能够采到矿,还能够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xxp.cn/aVsS/185047.html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:809451989@qq.com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